附件2
太阳2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標準製訂及管理辦法
課程標準是實施專業培養計劃,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基本教學指導文件,是配置教學資源、組織教學、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全面提升學院課程建設水平,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基本準則。為規範課程標準的製訂、修訂和管理工作,加強課程建設,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結合學院實際,特製定本辦法。
一、製訂課程標準的基本原則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課程設計要遵循“設計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服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整體優化的要求。製訂課程標準的總依據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防止片面強調本課程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既要滿足企業生產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對接,培養“崗位人”、“職業人”的需要,又要考慮能生存能發展培養“社會人”和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人”的要求。要明確課程在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習和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2、職業基礎課程要體現通識教育的要求,教學既要滿足專業課教學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又要體現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要求。職業基礎課程可進行模塊化或融合式學科課程改革,有些內容模塊可歸到專業核心課程結合工作任務進行一體化教學,部分教學內容可實施任務驅動或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講授為主的內容要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
3、職業技術課程(含職業拓展及實踐課程)目標是職業能力開發和職業素質培養。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針對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選擇實用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習過程,掌握實際工作的過程和方法,主動自我構建個人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發展職業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部分主幹專業的課程應建設成基於工作過程或項目化的核心課程。
4、專業核心課程應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企業的技術標準,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取和組織遵循職業性原則,從職業工作(或項目)出發來選擇課程內容並安排教學順序,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或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建立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5、同一門課程在不同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可根據各自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製訂相適應的課程標準。課程要充分考慮本校及合作企業的教學資源條件,處理好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與可行性的關系。課程要重視實踐性教學,創造條件加大校內外生產性(或仿真生產)實訓比例;切實在校內外頂崗實習中體現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保證太阳2和實習企業兩個學習場所的學習成為一個整體。
6、要建設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對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難點,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如微視頻)加以解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途徑。
7、堅持以學生為本,體現統一要求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鼓勵學生適應自身基礎和智能特點發展個性。課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礎課程要適應學生需要組織分級教學,給學生以更大的選擇性。
二、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及格式
凡專業培養計劃中規定開設的課程(包括實踐教學環節),均應製訂課程標準。由於課程類型的不同,製訂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及格式要求見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三、課程整體設計的要點
(一)確定課程的整體目標(特別是課程的能力目標)
1. 是以職業崗位需求為根據的。
2. 能力目標應是結合本課程的、具體的、可檢驗的目標。包括:
對項目任務的理解、分析、評價能力;項目任務的執行能力(對課程而言,這點最為重要);對項目任務結果的展示、分析、評價能力;對工作環境的熟悉能力;按照規範/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事故的處理能力;在復雜環境中做事、與人競爭協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我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等等。
(二)課程內容改造
1. 課程內容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課程的實例、實訓和主要的課堂活動,都要緊緊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盡可能取材於職業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
2. 課程的順序應從“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為“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
3. 課程必須在教材基礎上,根據以上二點進行二次開發,課程內容可設計成若幹個“既相對獨立又有聯系的”模塊。
4. 職業院校中,外語註定是專業工具,每次課中有2~5個專業詞匯用外語說、寫,只此而已。(讓學生感到外語和漢語一樣,是表達意義的工具而已,這是提高學生外語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綜合項目設計
1. 選擇、設計一個或幾個貫穿整個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作為訓練學生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主要載體,這就是以項目為課程能力訓練載體的原則。
2. 項目的選擇要點是: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覆蓋性、趣味性、挑戰性、可行性。
3. 綜合項目設計也最能考驗教師的功力和水平。
(四)單項項目
1. 盡可能是大型項目的子項目,用於訓練學生的單項能力。盡量避免類似習題、許多相互無關的並行小練習。
2. 盡可能用接近學生未來崗位的項目。
3. 項目設計順序遵循“由簡單到復雜”。
(五)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必須考慮
系統知識,定量理論。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所必須具備的,否則就不是高等教育。但絕對不能采用傳統的以系統知識和定量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
把課程從知識講授型為主,變成以知識應用型為主。
把課程從以知識、概念、定律、邏輯推導為載體,變成以完成項目任務為載體。
把課程從學生被動聽課,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操作,積極參與新知探索。
把課程從教師講解為主,變成由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的環境條件為主。
把課程評價從教師講的好為準,變成以學生學的好(有興趣,能力有提高)為準。
樹立新觀念:知識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學”會的;能力不是教師“講”會的,而是學生“練”會的。方法上的問題——課程需進行設計
四、課程標準的製訂程序
1、課程標準由教學系(院、部)組織相關教研室製訂,在教研室主任主持下,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研討高等職業教育理念,貫徹太阳2製訂課程標準的各項原則和具體要求,準確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提出課程標準編寫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執筆起草。
理論和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基於工作過程(或項目化教學)的專業核心課程要在實踐專家訪談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由課程開發團隊完成課程設計工作。
2、教研室負責組織相關教師、企業技術人員,集體討論修改,形成課程標準初稿。系(院、部)組織有關專家對課程標準初稿論證審議後,由各單位負責人審批簽字後報送教務處。
3、教務處應對課程標準的製訂進行宏觀指導,對需要統一的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協調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相關教學單位之間的關系,確保製訂工作順利進行並達到質量標準。
4、教務處按照《太阳2娱乐課程標準建設評分表》(附件1)要求,組織相關專家對各系(院、部)製訂的課程標準進行檢查評分、匯總後,報分管院領導審批執行。
五、課程標準的執行和管理
1、課程標準是太阳2具有法規性質的基本教學指導文件,必須嚴肅認真執行。各教研室要認真依據課程標準,選編教材和教學實施文件,建設課程教學資源,組織實施教學,進行教學評價;各部門要為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各教學環節的進行提供必要的條件。
2、任課教師應理解掌握課程標準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應讓學生了解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要求;任課教師在執行課程標準時,在保證學生培養要求的前提下,允許適應教學環境、條件和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有一定的靈活性。各教研室在執行課程標準遇到問題應及時向系主任和教務處報告,研究並妥善解決。
3、各教學單位和教務處應對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組織經常性檢查,學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時,將課程標準執行情況列入檢查內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課程標準的完善與優化須經過多次實踐檢驗和修正。科技和經濟發展及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適時對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各教研室對課程標準進行較大幅度調整時,應向系(院、部)提出修訂申請。課程標準的修訂原則和程序與製訂的要求相同。
六、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附件1:太阳2娱乐課程標準建設評分表
附件2-4:課程標準參考格式
附件1 太阳2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標準建設評分表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考 查 要 求 | 分值 | 得分 | |
課程定位與目標 (5分) | 課程性質、作用 | 課程體系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專業中地位明確,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重要支撐或明顯促進作用,與前、後課程銜接得當。 | 2 |
| |
課程建設 理念、目標 |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貫徹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體現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 | 3 |
| ||
教學內容(25分) | 內容選取的 針對性、適應性 | 根據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並考慮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 10 |
| |
內容組織 安排合理 | 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 | 10 |
| ||
教材及相關材料 | 選用先進、適用教材,與行業合作編寫特色教材,課程教學大綱(標準),案例、習題、課件、實訓實習項目、學習指導等教學相關資料齊全,符合課程要求。 | 5 |
| ||
教學模式、方法及手段(25分) | 教學模式 | 重視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相似性,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學交替、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為導向教學模式。 | 8 |
| |
教學方法運用 |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啟發引導、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樂於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 6 |
| ||
信息技術應用 |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技術,營造虛擬企業、虛擬車間、虛擬項目、虛擬社會等仿真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 6 |
| ||
網絡教學環境 | 課程資源能夠提供網絡教學平臺,結構合理,運行順暢,交互效果好。 | 5 |
| ||
教學團隊(10分) | 主講教師 | 具有講師或以上職稱,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教學效果好,承擔院級或以上級別的教科研項目。 | 5 |
| |
隊伍結構 | 教師數量基本滿足教學需要,有“雙師”素質教師,與企業單位有聯系。 | 5 |
| ||
實踐條件(15分) | 設施環境建設 | 實驗實訓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 9 |
| |
實踐教學 設施利用 | 實驗實訓教學設施布局合理,功能明確。實驗實訓開出率達100%,利用率高,使用效果好 | 6 |
| ||
教學效果(15分) | 學生成績及評價 | 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與學互動,學習效果好,對培養職業能力有明顯成效。 | 6 |
| |
同行評價 | 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認為教學大綱、教材與教學輔助資料等,可操作性強,容易貫徹落實,達到教學要求。 | 6 |
| ||
社會評價 | 得到社會同行贊譽,樂於借鑒參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肯定與課程緊密相關。 | 3 |
| ||
特色與創新(5分) |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有創新 | 5 |
| ||
合計 |
| 100 |
|
附件2 項目化教學(理實一體)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參考格式
××××課程標準
課程編碼: 課程類別:
適用專業: 授課單位:
學時: 編寫執筆人及編寫日期:
學分: 審定負責人及審定日期:
1.課程定位和課程設計
1. 1課程性質與作用
課程的性質 課程是××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校企合作開發的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
課程的作用 本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與前導後續課程的關系。
1.2課程基本理念(註:主要是指導性的思想觀念)
例如: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多元智能的學生觀,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課程設計遵循“設計導向”的職教觀,能力本位的質量觀,過程導向的課程觀,行動導向的教學觀,校企合作的課程開發觀。
1.3課程設計思路(註:主要是有本專業特點課程實施藍圖和路徑的描述)
例如:吸收企業實踐專家深度參與課程建設的基本工作: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項目實施的教學文件涉及到工作規範、生產條件等符合行業企業實際的咨詢;課程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教學內容組織安排的思路(基於工作過程、學生的基礎和認知特點等);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等。
情境學習是指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的方式。即“在哪裏用,就在哪裏學”。“項目課程”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項目”工作而進行教學的課程。項目教學是將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予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采集、方案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後的檢查評價,都由學生負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咨詢指導、組織引導作用。
2.課程目標
專業核心課程應該提出課程工作任務目標:學生應該能夠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對學生在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職業能力目標: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或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培養要求。
要突破“知識、技能”取向,強調培養完成綜合性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要深化對職業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視外顯化、行為化的職業技能、職業資格要求,又要重視職業能力的內隱性、過程性、動態性。
課程目標書寫格式:建議提出些行為化、可觀察、可測量的目標,多采用“能或會+動作要求(程度副詞+操作動詞+操作對象)”的格式,減少使用“了解”、“熟悉”之類對知識掌握要求的動詞。例如,“能(會)操作(使用)……”(動作技能)、“能(會)分析(判斷)……”(智慧技能)、“敘述(記錄)……”(陳述性知識)、“能說明(描述、解釋)……”(解釋性知識)。
3.課程內容與要求
3.1典型工作任務描述或學習領域描述
課程名稱 | 學習領域/典型工作任務名稱 | 基地學習 周 太阳2學習 小時 | |||
對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 |||||
各學習場所的學習目標 | |||||
基地
| 太阳2
| ||||
工作與學習內容 | |||||
工作對象
| 工具
工作方法
勞動組織
| 工作要求
|
註:
描述職業行動領域:
描述職業行動領域必須回答兩個問題
(1) 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完成了什麽工作;(2)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是怎樣的。
對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指出專業工作的對象,對第二個問題的解釋則涉及專業工作的工具、方法及勞動組織形式。此時,應考慮專業工作的各種要求並在描述職業行動領域時仔細加以處理。
工作對象:專業工作對象的描述要考慮工作情景和工作過程,即描述的是工作過程中的工作對象。
如工作任務中的操作對象(技術產品和技術過程,服務,文獻,控製程序)
該對象在工作過程中的作用(操作設備還是維修設備)
工 具:完成工作必須的器具;如何使用工具和器材。
方 法:完成工作項目采用的途徑、步驟與手段;(如故障查找策略,質量保障方法)
勞動組織:職業任務的不同組織方式導致了人們在工作責任心、工作合同理解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明顯差異,對勞動組織方式的說明指明了工作過程中的設計機會與創造空間;
如何組織安排工作(單獨工作還是團組工作,工作分工)
與其他職業好部門之間有那些合作及如何分界
員工的那些能力共同發揮作用
要 求:(1) 企業的經營或工作過程可以導出對專業工作的多種需求;
(2)行業企業確立的相關標準;
(3) 各種法律規定對專業工作提出的要求。(填完刪掉)
3. 2項目(或學習情境)設計
| 學習情境 (或項目) | 計劃 學時 | 學習性工作任務 | 學習要求(職業能力) | 教學內容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 |
|
|
|
|
|
合計課時 |
|
按照專業課程目標和涵蓋的工作任務要求,確定課程內容和要求,說明學生應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會+動作要求(程度副詞+操作動詞+操作對象)”的格式。
4.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
4.1教學模式 對本課程應采取的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進行說明。
4.2教學方法與手段 對應具體學習情境或項目或教學單元1、2……(重要教學內容),逐一說明教學過程應如何靈活運用的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如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實訓作業法、社會實踐和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
4.3教學評價、考核的多元性要求 項目考評、產品考評、過程考評、報告考評、知識考評等,形成性評價和中介性評價相結合,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價。
考核方案以學習情境為序,考核目標按教學單元分為理解(A)、掌握(B)、操作(C)、綜合運用(D)四個層次進行。
理解(A):正確領會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與其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求學生能從實質上領會所學知識的含義。
掌握(B):用所學的課程知識、原理和方法,能分析解決工作過程中常見問題。即考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操作(C):按照一定的規範和要領,完成單項的工作 ,並對工作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
綜合運用(D):綜合運用所學的課程基礎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較為復雜的問題。要求學生在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礎上,有較強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考核內容一覽表
序號 | 學習情境 (或項目) | 學習性工作任務名稱 | 考核內容 | 目標層次 |
1 |
| 1.1 |
|
|
2 |
| 2.1 |
|
|
|
| |||
2.2 |
|
| ||
… |
|
|
|
|
考核成績組成表
序號 | 組成部分 | 評分項目 | 權重 | 扣分(SK) | 總分(滿分100) | |
1 | 平時成績 (按單個學習情境評分,取平均值,公式中i 為學習情境數) | 學生自評(Sp1) | 0.1 | 缺勤扣1分/次 | Sp=(0.1×Sp1i+0.2×Sp2i+0.5×Sp3i+0.2×Sp4i-SKi) | |
小組互評(Sp2) | 0.2 | |||||
教師評價(Sp3) | 0.4 | |||||
項目成果(Sp4) | 0.3 | |||||
序號 | 組成部分 | 評分項目 | 命題層次比例 | 總分(滿分100) | ||
2 | 期末成績 | 試卷得分(SE) | A | 0.3 | 試卷得分(SE) | |
B | 0.4 | |||||
C | 0.2 | |||||
D | 0.1 | |||||
3 | 總評成績(S) | S=0.6×Sp+0.4×SE |
5.課程實施條件
5.1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的具有“雙師”結構特點的教學團隊要求
對專任教師的教師資格、行業企業工作閱歷、職業資格及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對兼職教師的行業企業相應工作崗位年限、職業資格及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5.2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要求
5.2.1課程對校內實訓基地生產性或實物模擬仿真、混合仿真和計算機虛擬仿真實訓環境和設施設備條件的要求。
5.2.2課程對校外實訓基地及條件要求。
5.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5.3.1教材的選用與編寫
盡量選用工學結合高職高專的規劃教材,自編教材依據學院《教材管理辦法》執行。
5.3.2課程網站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多媒體素材、電子圖書和專業網站的開發與利用。
5.3.3其它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學習資料資源:如教學文件和資料、實訓指導書、學習參考書、專業期刊等。
6. 其他說明
附件3 理論為主的課程標準參考格式
××××課程標準
課程編碼: 課程類別:
適用專業: 授課單位:
學時: 編寫執筆人及編寫日期:
學分: 審定負責人及審定日期:
1、課程定位和課程設計
1. 1課程性質與作用
課程是×××(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主幹課程),是整合的學科課程,……
課程的作用 本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與前導後續課程的關系。
1.2課程設計理念(註:主要是指導性的思想觀念)
例如: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多元智力的學生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全面發展等。
1.3課程設計思路(註:主要是有本專業特點課程實施藍圖和路徑的描述)
在目前條件下理論為主課程可基本保持學科體系和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要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部分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與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相適應的包含需解決問題的生活事件、社會事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實施任務驅動或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
2、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後,在知識、能力(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應達到的目標。
3、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
按教學單元詳細介紹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的和教學基本要求,重點和難點分析。
說明學生應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建議:采用“能或會+動作要求(程度副詞+操作動詞+操作對象)”的格式,表述對能力和知識的要求,即參照項目課程的要求;對知識的基本要求也可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練掌握”三個層次寫明。
附課時分配表。課時分配表內“單元內容”盡可能細化。實踐教學課時分配。
4.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
提出本課程各部分主要教學內容應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將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求並入前面“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按教學單元介紹所應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考核方式及課程的成績評定。
5.課程實施條件
對任課教師的教師資格、專業背景、教學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對教學條件要求。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的選用與編寫。
課程網站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其它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 其他說明
附件4 實踐為主的課程標準參考格式
××××課程標準
課程編碼: 課程類別:
適用專業: 授課單位:
學時: 編寫執筆人及編寫日期:
學分: 審定負責人及審定日期:
1、課程定位和課程設計
1. 1課程性質與作用
課程是×××(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主幹課程),是學科整合課程……
課程的作用 本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與前導後續課程的關系。
1.2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高職教育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也要明確必要的理論知識深化和拓展的要求,不能局限於單純的技能訓練作用。單純的技能訓練不是高職教育的理想課程。
2、課程目標
經過實踐課程學習,學生應該能夠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學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實際訓練,掌握那些基本能力和技能,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職業能力目標:突出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培養要求。
3、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
以實踐項目或任務為單元,詳細介紹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的和教學基本要求。
說明學生應完成的工作項目或任務,說明學生應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建議:主要采用“能或會+動作要求(程度副詞+操作動詞+操作對象)”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提出對學習和深化理論知識和培養情感態度的基本要求。
附課時分配表。課時分配表內“單元內容”盡可能細化。
4.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
提出學生完成工作項目或任務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和手段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也可以將這些要求要求並入前面“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按教學單元介紹。
提出實踐課程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對學生考核的要求。
5.課程實施條件
對專任教師的教師資格、行業企業工作閱歷、職業資格及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對兼職教師的行業企業相應工作崗位年限、職業資格及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
對教學條件要求。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的選用與編寫。
課程網站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其它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 其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