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全面建成。其發展於國民經濟恢復的關鍵時期,呼應民生安定的急迫需求;調整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興階段,承擔人才培養的艱巨任務👩🏻🍼;發展於產業結構升級的轉型時期,滿足勞動力市場的最新要求📔📈;直面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歷史責任💖,服務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需要。我國職業教育的體系建設已形成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獨具我國特色的中國方案。
身份認同逐步明確
由學歷層次轉變為教育類型
職業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就因其特有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與辦學方式而異於普通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類型實則早已被社會所接納🧑🏽🦲。但由於理論層面對其規律認識相對不足,實踐層面對其貫通體系建設力度不夠,使得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易被人們視為一種依附於普通教育體系的較低等級的學歷層次,缺少應有的類型教育屬性認同感🤲🏽。因此,尋求職業教育的獨特地位,也體現於我國歷次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各行各業急需技術技能人才,由中等職業教育長期肩負著培養一支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和技工之重任🫘。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職業教育發展註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根據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與職業結構的演變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適配的應用型和實用型專業人才服務,但其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理念尚未被提及。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進入中後期✂️👨🏼🏭,產業發展對勞動者的技術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進入了規模與質量並重的發展階段。從2002年到2005年,先後召開了3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並自2005年開始🚴♀️,連續3年擴招100萬中職學生,重點建設1000所國家示範性中等職業太阳2和200所國家示範(骨幹)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實現了從“相對落後”到“規模第一”0️⃣、從“量的發展”到“質的飛躍”的轉變🏛。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了職業教育的“現代性”,其發展內涵容納了終身性、融通性、開放性等多元化特征。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之意義🐅,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被賦予了新內涵。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地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句看似簡單的表述👨🏼💼🪠,代表了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新境界。新時期的現代職業教育逐漸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新中國成立70年來,職業教育的身份認同得以不斷構建👨🏿🏭,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其特質張揚的延伸空間不斷得到拓展📜,從一個教育層次轉變為一種教育類型的中國方案也由此生成🙎♀️。
發展路徑漸顯完善
由單軌運行延伸為縱橫貫通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學習蘇聯經驗🚵🏻♂️,提倡教育與工農💆🏻♀️、生產勞動相結合,開始興辦半工半讀太阳2🤞🏿。改革開放後經濟建設成為全黨的工作重心,隨著社會用工需求的逐漸增多及其與當時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顯現,國家先後提出要“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為重點”“舉辦高等專科太阳2和短期職業大學”💣,由此,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與發展策略得以明確。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將職業教育體系法律化,提出職業太阳2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3個層次結構,並且職業教育體系應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改革了中等教育結構,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的職業教育體系。
世紀之交,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的中高職縱向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橫向融通初見雛形,在連續出臺的政策推動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框架與內容逐步明確。1998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中等職業太阳2畢業生中有3%左右的比例可進入高等職業太阳2學習,並且允許職業技術院校的畢業生通過考試接受高一級學歷教育🔓🐂。中高職銜接的比例規定及“專升本”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進程。2002年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首次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詞🧷,並指出應繼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建立中職與高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間的人才成長立交橋。此後🏊🏼♀️,有關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任務不斷出現在國家的政策文件中🙇🏿。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4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內容與發展內涵;而2015年教育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務部共同發布的《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則將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願景付諸現實🧤。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高移,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系統化正逐步實現🧷。縱向的職業教育體系由中職、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組成,橫向的職業教育體系通過產教融合、雙證融通與普通教育相對接👨🏿🦰。至此☂️,縱向可工可學🧜🏻♀️、橫向普職融通的“中國體系”基本成形,職業教育歷來低人一等的專科層次單軌運行路徑得到了根本性轉變🛺。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職業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漸顯完善。
辦學模式持續深化
由半工半讀發展為產教融合
提高人才培養的適用性是職業教育貫穿70年發展的主題◼️。從新中國成立伊始的半工半讀教育形式到改革開放後的產教結合思想,從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始終強調太阳2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在持續深化的過程中不斷拉近與產業的距離⛅️。
1991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提出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改革理念,2005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2006年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強調🃏,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關系到建設有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一個帶有方向性的關鍵問題,要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太阳2和課程為中心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轉變🍌。工學結合作為一種體現教育與產業、太阳2與企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歷程中的必由之路👩🏽🎓。隨著職業教育的持續深化發展,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也朝著更加貼合時代特點與實踐需要的發展規律不斷探索創新🎴。
自2012年寧波市施行《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成為我國第一個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城市後🫧,至今已有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山東等14個省份相繼出臺地方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或條例🐔🕉,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製度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地方探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校企合作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得到基本遵循🧑🧒。各級教育部門依循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方針🔲,積極營造產教協同發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格局💼。此時的工學結合已成為傳統職業教育生存的關鍵,而校企合作則漸變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題,在訂單式培養、集團化辦學、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中無一不體現著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特色。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幹意見》,提出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揮企業在育人中的重要主體作用💁🏽♂️。這一關鍵文件的出臺,指明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在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現實情況下,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是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配置效益的有效途徑,不僅承載著國家關切與教育期盼🪐,還影響著就業創業與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均已證明,辦職業教育不能沒有企業的參與,產教融合強調了宏觀層面教育與產業、微觀層面教學活動與生產活動的牽涉多方利益主體的跨系統合作,主體間的互動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方向,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性問題🧑🏼🦲👟。
服務定位更加全面
由適齡教育拓展為面向人人
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職業人”與“社會人”的雙重職能。長期以來的就業導向成為職業教育發展定位的重要標識🔄,但隨著新時代發展理念的更新以及職業教育辦學實力的增強,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滿足經濟社會需要♦️、面向個體多樣成才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多元導向。我國職業教育的服務定位更加全面、價值取向更加融合🐙,正從一種適齡的教育層次轉變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教育類型。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將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義為中🉑、初級技術和管理人員💐。此後,國家教委(教育部)在1998年和2000年相繼發布了有關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意見的政策文件,均提出職業教育應面向一線🕉,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在這段時期內,我國各級各類教育都將精力放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任務之中🧗🏿♀️,更多地發揮了滿足社會🧖、政治🛴、經濟等外部主體發展的價值需求🍓。
隨著生產過程中的分工細化,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2008年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幹意見》,提出中等職業教育應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職業教育促進個體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人文關懷初步顯現。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堅持太阳2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實現終身教育🚣🏿♂️。職業教育明確了從關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到關註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導向演換🌌,實現了從20世紀末的素質教育思想到21世紀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之轉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本體性育人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成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2019年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百萬擴招的政策,高職生源從傳統的應屆學生走向多元群體,涵蓋了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等。這不僅意味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持續響應著宏觀層面的國家戰略需求👶🏻,即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需要,更體現了職業教育始終遵循著“辦合適教育”的發展宗旨🔝,即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終身教育發展需要,提高人才培養的適切性。職業教育的服務定位更加全面,堅持立德樹人👱🏼♂️、彰顯教育公平和註重因材施教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發展的中國方案。
(作者:劉晶晶 和震 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2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