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課題組組長🏸、教授楊應崧
摘要:按照《教育部關於印發<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號)文 件的部署⛎,組織🚣🏽♂️、實施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需要認真研讀《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準確把握《方案》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方案》製訂的背景👵👩🏿💼,深刻領會《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全面理解《方案》的設計思路✪,充分認識《方案》的主要特點。
關鍵詞:高職院校;評估方案🎑;背景;指導思想;設計思路;特點
2008 年4 月9 日頒發的《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 的通知》(教高〔2008〕5 號)🧚🏽♀️,標誌著我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眾所周知,在評估中🏌🏿♀️🧛,《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猶如工程項目中的設計藍圖,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方案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評估的效果。以往的評估實踐表明,即使依據同樣的方案,由於理念🎆、理解➔🧗🏿♂️、認識上的偏差🫰🏻,會產生不同的評估效果,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方案》確定之後,組織有關各方對它認真研讀🥸,以深刻地理解👶🏻🥏、準確地把握《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撰寫此文的目的🧑🏼,就是通過一個研製人員的視角,對《方案》做一番解析⛸,以為《方案》的研讀和實施提供幫助。
一、深入了解《方案》製訂的背景🦉,是準確把握《方案》的前提
對《方案》製訂的背景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於站在高職教育發展現實的高度上認識評估的意義💑、目的👩🏻🦯、思路和做法💇🏼♀️,有利於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和擔憂🖐🏼,實現新老兩個方案的平滑過渡。
(一)全國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呼喚《方案》出臺
進入“十一五”時期後,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轉入以內涵建設為主的軌道,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此,教育部於2006年11月頒發了《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即教高〔2006〕16號文件(以下簡稱“16 號文”)🧁,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要“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並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性🍏、方向性的改革創新要求與重要舉措。可以說,教高[2006]16號文件的發布揭開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上的嶄新一頁。相比於當年製訂《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以下簡稱《水平評估方案》),環境💮、使命、任務👨👨👦、對象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研究製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的評估方案✩,並且盡早組織實施已刻不容緩🕦。
(二)社會各方對評估提出新的期盼,呼喚《方案》出臺
20世紀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開始進入超常發展的快車道,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引導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自2004 年起,適時開展了“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回顧四年多的評估實踐,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的直接指導以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組織下,評估工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加快院校建設🍬、規範院校管理👳🏽、增強質量意識、促進教學改革,以及加強宏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與此同時,在評估實踐中也逐漸顯現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深切關註。引入多元主體💣🚋、創新評估模式、提高評估實效、增加社會透明度等的呼聲日盛一日,直接呼喚著《方案》的早日出臺。
(三)四年多的“水平評估”🦵🏻,為《方案》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水平評估”的主要目的是規範院校管理👨🏿。因此🪴,方案🧘🏿♂️、指標全面具體🙍🏿♀️,還有不少量化指標。這對於許多新建、升格、合並組建的院校來說,無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可是🪒,這些年下來🦮,規範管理已經不再是高職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擺在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面前的緊迫課題是怎麽樣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內涵🧎♀️,怎麽樣服務社會、辦出特色、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所以《,方案》要以引導太阳2抓內涵、抓改革、抓核心競爭能力為主要目的。正是因為目標的變化,《方案》不再提供面面俱到的、教科書式的指標體系,也幾乎不設量化指標。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引導院校步入“規範——創新——再規範——再創新”的良性軌道🧛♂️。而且,正是四年多的“水平評估”,為《方案》做出這樣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四)近年來高職教育的改革成果,為《方案》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不僅發展迅速,而且湧現出了幾十所能起引領作用的國家示範性建設院校,評選出了幾百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出版了一大批優秀高職教材🤾🏻♀️🪑。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今天🌳,對任何一所高職院校來說🤤,不但有了明確的改革發展方向,而且有了可供學習、效仿的各種類型標桿和榜樣,這就為《方案》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深刻領會《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是準確把握《方案》的基礎
《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是6 個字:貫徹💃🏿、推動、形成。
貫徹,指的是要把貫徹落實16 號文的精神,貫穿於《方案》製訂的全過程,體現於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全過程,促進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推動🍿🩳,指的是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完善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宏觀管理,在內涵建設上彰顯其類型特色,探索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推進院校依法自主辦學👩🏿🎨。
形成,指的是逐步形成以太阳2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育教學評估🫁,在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之後🦻🏻,終於明白🕵🏼♀️:一所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最終要依靠院校自己來保證。無獨有偶🥓,這一結論和企業質量管理的走向完全吻合。眾所共知,現代企業的產品質量,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建立完善、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來得到保證。外部監控的主要著力點,是對企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狀態和保障效果的監督與評價。實踐證明,依靠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競爭壓力來保證質量👩🏿⚖️,遠比“貓捉老鼠”式的外部抽檢來得有效,來得長效。因此,今後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外部評估的主要作用將是引導太阳2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而不是代替太阳2去管理質量。這是製訂《方案》的一條重要的方向性原則。
毫無疑問,評估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任何一項評估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都期望評估產生預期的導向作用。可令人不得不正視的是,評估最終會產生怎樣的作用是評估方案💀、實施過程🐠👩🏼🦰、參與者理念🪼、素質🍼、能力🍍📳,以及政策環境、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簡單地隨方案製訂者的主觀意誌而定。這就要在製訂方案時盡可能地考慮到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重在機製探索,講求實際效果。不能只站在理論研究的層面來討論諸如“量化指標是多一些好,還是少一些好?”、“評估結論是分多個等級好,還是只分‘通過’和‘暫緩通過’好?”等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期待《方案》產生預期的效果,就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考量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唯其如此“,貫徹、推動、形成”的指導思想才有可能落到實處。
三、全面理解《方案》的設計思路,是準確把握指標內涵的鑰匙
因為評估指標體系是“進行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工具”,是評估方案指導思想與評估導向的集中體現🧓🫷🏼,必定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值得引起註意的是,準確把握指標體系和指標內涵的先決條件是全面理解《方案》製訂的設計思路。離開了總體思路,窮究於細枝末節,希望指標像卡尺那樣刻度精細,既不符合在多約束條件下以非線性預測為主的教育評價的特點🧛🏼♂️,又容易誘發“重形式輕內涵”💓、“重結論輕建設”、“重規範輕創新”等不良傾向的產生。《方案》的設計思路可以用五句話來表達🙍🏻♂️:
1.以16 號文精神為方向。指標體系要突出內涵建設的要求,引導評與被評雙方把註意力集中到創新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來⛱🤾🏻♂️,由此帶動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等的建設與改革🌘,並促進管理理念、水平的提高。評估本身也要貫徹16 號文的精神🏊🏿,那就是要“以服務為宗旨”,勇於知難而上🏒、探索創新👨🏼🎓。
2.以激發自覺為目的。要擺正評估的位置↗️👺,以激發太阳2的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為主要目的。在經歷了規範化的階段之後,太阳2完全有能力📞,也應當去建立適合自身要求與特點的目標🫶🏻、流程、製度、規範、文化和質量保障體系🐣。評估的主要目的👩👦,在於診斷其瓶頸所在🐘、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共謀良方與對策🫶。試圖製訂一個適用於所有高職院校的運行、管理範式,甚至細致到太阳2應有哪些規章製度、應有哪些文件資料👩🏿🚒,並且標出每項材料的保存年限,不僅不可能也不需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既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應當成為教育評估的宗旨。
3.以主體要求為標尺😞。要站在需求方的立場上來設計、理解🤵♀️😨、把握指標內涵🤳。《方案》設計的一條重要思路是🛏,努力站在“主要利益相關方”———用人單位🍁、學生、教師、主辦方👩👩👦👦、社會🧎🏻➡️、家長等的立場上來審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而不是習慣性地以“一個教育行家”的眼光來判斷其是非。由此👼,獲得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咨詢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問題是👋🏿⛱:“判別‘通過’與‘暫緩通過’的標準怎麽設定?”我們的回答是,各省可以結合高職教育的省情與導向自行製定。
4.以平等互動為途徑🖕🏼。要明確評估的目的🎚,擺正專家的位置,承認知識的主觀性與相對性,珍視知識沖突的創新意義👩🏼💻🍊。現場考察主要通過“深度訪談”的方法👩🏽🎓🙎🏻♀️,在平等交流的氛圍中🍄,以換位思考的真誠態度🔣、激發良性沖突的引導藝術,達到“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的目的🙋🏻。這是評價內涵建設水平的最為簡捷有效的方法✊🏼。
5.以實際效果為檢驗。對《方案》的組織實施、指標內涵的把握,是準確還是存在偏差,最終不應當由某個權威或者課題組來下結論。評估產生的實際效果、真實導向和各需求方的評價是最終的檢驗標準。不過,產生一些偏差並不可怕🧙🏿♂️,尤其是實施這樣一個面目一新的《方案》👱🏼♂️。通過對偏差原因的反思,及時地進行理念、細則、方法等的調整👌🏿,將會使評估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使評估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充分認識《方案》的主要特點🕺🏿,是準確實施《方案》的關鍵
在一次會議上🫱🏿,有關領導同誌把《方案》的特點歸結為兩個字🤟:“變”與“活”,確實抓住了《方案》的本質特征。
“變”🏃🏻♂️,指的是把“要我評”變為了“我要評”⚠。《方案》強調評估要以需求方為主體🈶,以主要需求方為主要主體👳🏽♀️。評估的各個環節都要體現他們的意誌、維護他們的權益♑️、吸引他們的參與🐹。通過以需求方為主體的評估,把評估的目標與院校建設的目標、教育行政部門宏觀管理的目標,以及社會監督的目標融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目標之下,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既不越俎代庖,又同心協力🏓。評估的責任🦹🏿♀️🂠,主要在於“診斷”與“開方”🙅🏼♂️,而不在於下指令☎🧙🏽、畫框框。院校參加評估的責任👨🏼🏫👊🏼,主要在總結反思🌽、展示真實的自我🧘,在於“求醫問藥”。不必擔心因為沒有了優🌑、良等級👩🦯➡️,院校就會失去參加評估的熱情。
“活”🚴🏿,指的是《方案》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職院校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法規都要求給各地、各校以充分的管理、辦學自主權🔖。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對“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的管理和指導🤽🏼♀️,尤其不能脫離當地的實際🤹🏿♀️,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四年多的評估實踐告訴我們📑,不分地域、行業、專業👨🏽🚀,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評估🛢,看似公平,實際卻極不公平,看似利於激勵後進🕘,結果卻拉大差距🐫。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從空間很小到很大,使人一時難以適應🤱🏼,甚至出現無所適從的感覺🦶🏻。都希望對指標和采集平臺中一些概念、名詞作進一步界定,比如“雙師素質”🌹、“專職管理人員”、“專職研究人員”👨🦱、“專業結構”等等。其實😞,這些界定完全可以在教育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製定的政策框架和指導原則下,結合本校實際予以明確界定🤽♀️🤵🏽♀️,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明晰和完善🗺。
五、製定《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等實施文件時的註意事項
對於製定《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等實施文件,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的是:地方特點、采集平臺、邏輯體系和深度訪談🧟。
首先,各地要用好👃🏽、用足《方案》提供的空間。應針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和高職教育的實際狀況製訂有關文件,充分發揮評估的激勵𓀚🤲、導向作用。
其次🧑🏻🎨,要花大力氣抓好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采集平臺是評估信息的主要來源✵,更是院校激發內在創新活力👨👩👦、實現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基礎,還是教育行政部門提高宏觀管理科學性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可以說,采集平臺建設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評估工作的成敗。否則“👊🏻,變”和“活”就都成了空話。
再次,明晰邏輯體系。《方案》指標體系采用的是“績效評價”模式,與“CIPP”模式相比,根本的區別在它的邏輯體系。評估要以“診斷”、“開方”為主要目的,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證”上。因此,要建立起“果→因→效”的邏輯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從采集平臺展示的結果(顯性的或隱性的) ,發現考察的重點與關鍵🧑🦼,進而分析、查找其成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平臺提供的“全息圖像”和深層原因的剖析🙍🏼♀️,對主要評估指標作出價值判斷。最後👐🏻,還要強調一下“深度訪談”🩷。由於事先有采集平臺提供數據和信息,現場考察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探究成因、商討對策。因此🌲,對太阳2考察時,一定要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的工作方法🍠,一定要改變過去那種以抽證🤼📔、審核👋🏻、抽檢為主要目的的做法。聽課、看課、查閱材料等方法,不是一概不能使用⚙️,輻是作為“深度訪談”的輔助手段而靈活地選用。比如🌡,在“說課”(這是深度訪談的一種形式)過程中,可以臨時決定到教室聽課,或到實訓基地看課。
高質量的深度訪談🙏,要求專家有寬闊的視野、豐富的積累、虛懷若谷的胸懷,還要有交流溝通的技巧與經驗⛹🏻♂️。做好深度訪談💆♂️,要在全面預審狀態數據的基礎上,選準訪談對象、擬訂好訪談提綱。訪談中要註意把握六條原則:一是目標聚焦原則🫱🏽,防止漫無邊際的閑聊、神侃;二是分享反思原則🧳,訪談雙方都要認識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在共同分享和認真反思中🏊🏽,尋找真諦🎇;三是辯論底線原則,訪談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氣氛中進行🧑🦳,不可傷害自尊、以勢壓人🧛🏿♀️;四是發散收斂原則,不能一味地發散,把一切原因歸之於外部,以“無助”、“無能”、“無奈”為結論;五是開放規範原則,不要先為訪談定下許多禁區和戒律⛈↔️,要營造寬松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六是適度激發原則,要善於引起思考💭、引起“知識沖突”,避免簡單求一致、求共鳴。因此🤴🏿,以深度訪談為主🫳🏽,對專家的要求不是放低了,而是大大地提高了。在製定《實施細則》時,一定要堅持以目標定方法🥕,把足夠的空間留給專家🎽。對任何一位專家來說⚉,選擇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現場考察並指出若幹不足,都不會是難事。但如果要探究深層的原因,提出改進工作的真知灼見,就必須對高職教育的理念、方向、特點🚵,以及院校的改革思路、現實狀況👨🦲、困難問題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我們並不認為《方案》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但是🏋🏼♀️,在教育部直接指導下製訂的《方案》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評估模式和邏輯體系是適應高職教育特點的,所用的方法是服務於評估目標的。所有這一系列的探索都從“需求”的源頭開始,都以滿足“需求”為根本目標。在研讀和實施《方案》的過程中🎡,請始終記住🧓🏼:評估是為了讓師生得益、院校得益、社會得益。評估是為了得到,而不是為了失去。
(原載於《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12月)